EN
新闻资讯
Alpmed News
精准安全 | 中山三院完成一例危险部位肝脏恶性肿瘤纳米刀消融术
发布者:远山医疗 分享:

近日,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功开展一例高难度纳米刀肿瘤消融手术,为一位七十岁危险部位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延续生命。本次手术由超声科李凯主任带领团队开展,在手术室、麻醉科等科室的密切协助下,使用远山医疗自主研发生产的纳米刀消融设备-陡脉冲治疗仪成功为患者开展了手术。


纳米刀技术,又名不可逆电穿孔技术,是一种新型、高精尖的肿瘤消融技术。纳米刀具有其他消融技术所不具有的优点:对组织的“选择性消融”,消融肿瘤细胞的同时不伤及大血、神经、胆管、肠管等脉管结构;消融区界限清楚;消融不产生热量,也不依赖热量,不受临近的大血管(例如腹腔动脉、主动脉)血流所影响;诱导细胞死亡而不是“坏死”,可激发抗肿瘤免疫反应。

李凯主任对纳米刀技术在临床应用上的进展保持着密切的关注,并在深入评估后于年初便决定引进远山医疗国产纳米刀,以推进该技术的临床应用。李凯主任认为,纳米刀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消融技术,以其精准性、安全性和高效性,在肿瘤治疗领域正在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。


患者信息

患者女,73岁,诊断为肝恶性肿瘤,患者既往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多年,入院后腹部MRI检查发现:肝S8小肝癌,病灶大小约为3公分,瘤灶与肝中静脉、门脉右支分支分界不清:肝S8、S2/3、S3、S1多发小结节(4枚),较前变化不大,考虑LG/HGDN可能性大;肝内少量异常灌注灶;肝S4门脉分支局部小瘤样扩张;肝内胆管轻度扩张。


专家诊断

李凯主任组织团队细致研究患者病情,考虑到患者病灶位置特殊,与肝中静脉、门脉右支分支分界不清。常规外科手术风险大且无法彻底切除病灶,传统热消融可能损伤血管、胰管等结构,造成出血、胰漏等严重并发症。纳米刀作为肿瘤消融的前沿技术,具有“选择性消融”的特性,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的同时不伤及周围重要脉管结构,极大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,安全性更高,与传统消融治疗相比优势明显,可让患者最大程度获益。李凯主任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,最后决定采用纳米刀消融技术进行治疗。术前,李凯主任团队在超声下定位病灶,根据影像为患者制定了严密的进针消融方案。


网站图2.jpg

▲ 术前制定进针方案



手术过程

患者在手术室行纳米刀肿瘤消融术,术前常规消毒铺巾,戴无菌手套,请麻醉科协助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。术中患者取仰卧位,术者在超声引导下定位病灶并经皮穿刺,共进3根针。确保电极区域包裹肿瘤后,麻醉医生为患者注射肌松药物,随后开始消融。术中根据电流反馈多次测试调整消融参数完成消融,消融过程中电流上升反馈良好,无不良反应。


网站图3.jpg

▲ 手术过程


术后反馈

术后超声造影显示肿瘤部位乏血供现象明显,周边血管结构保存完整,消融效果良好且安全。消融完成后,术者退出电极针,手术顺利结束,术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,患者恢复良好。


术后(合).jpg

▲ 术后即刻影像


李凯主任表示,不可逆电穿孔技术突破现有肿瘤治疗技术的局限性,除传统放化疗外,为复杂解剖位置的病变开辟出新的治疗手段,也为众多无法接受手术及常规消融治疗的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式,并可与科室现有治疗技术实现互补与辅助作用。

纳米刀技术得益于其独特的优势,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类型的实体肿瘤,包括胰腺癌、肝癌、前列腺癌、肾癌等,特别适用于临近大血管、肝门区、胆囊、胆管、输尿管等的肿瘤;该技术同样也适用于那些不能耐受传统肿瘤治疗方法(如化疗和放疗)的患者。

网站图一.png






纳米刀消融正在发展成为一柄更精准、安全、有效的治疗“利器”,与现有肿瘤诊疗手段形成互补,覆盖更刁钻、更隐蔽病灶,为患者带来生之希望。高山景行,仁心致远,远山医疗坚持以科技创新成就医者仁心,聚焦不可逆电穿孔技术,布局肿瘤消融、心脏电生理、外周介入消融和呼吸介入消融领域,致力于让先进科技普惠更广人群,为全球广大患者点亮生之希望。